1. 根據民數記21:5, 為甚麽以色列人責怪上帝和摩西? 我們從這個記載學到甚麽教訓
呢? [9月1日, 《守》99/8/15刊26‐27頁]
答:
A.不完美的人很容易對自己慣常享有的東西缺乏感激之心,即使這些東西其實是耶和華對人表現仁愛關注的明證。且舉個例,上帝以超自然力量賜下嗎哪,起初以色列人驚喜交集,也感到滿足。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當中許多人就開始發怨言了:“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他們藐視上帝,喃喃埋怨。這足以顯示,他們正逐漸“跟活的上帝疏遠”。(民數記11:6;21:5;希伯來書3:12)因此,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個“鑑戒”,足以“警告我們這些到了各事物制度終結的人”。——哥林多前書10:11。
B.我們可以怎樣從這個鑑戒學得教訓呢?首先,我們千萬不要把聖經教訓或我們從忠信睿智的奴隸階級所得的屬靈供應視作等閒或平平無奇。(馬太福音24:45)我們一旦把耶和華的恩賜視作理所當然,或開始感到厭倦,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就逐漸疏遠了。
耶和華沒有像排山倒海一樣,一下子把許多令人振奮的新事物向我們啟露出來。相反,他按部就班地逐漸增加我們對他話語的了解。他這樣做是有充分理由的。(箴言4:18)逐步的啟迪使他的子民有機會消化和實踐所學到的知識。耶穌教導早期門徒時也跟從天父的榜樣。他“照他們所能聽的”,或像有些譯本説,“照着他們所能聽懂的”(《新譯》),向他們解釋上帝的話語。——馬可福音4:33;可參看約翰福音16:12。
對上帝的供應加深感激
耶穌教導門徒時,也經常運用反覆强調的方法。誠然,我們的頭腦也許很容易了解某個要點,例如一個聖經原則,但要把所學的知識深印在心裏,使它成為基督徒“新品格”的一部分,所需的時間就長得多了。要是舊世界的行事方式和態度已根深蒂固地根植在我們心裏,所需的時間就更長。(以弗所書4:22-24)耶穌的門徒在克服自驕心和培養謙卑方面,情形正是這樣。耶穌要多次教導他們學習謙卑,每次從不同的角度向他們提出同樣的基本道理;這樣耶穌才能把教訓深深印在他們心裏,最後獲致良好的結果。——馬太福音18:1-4;23:11,12;路加福音14:7-11;約翰福音13:5,12-17。
在現代,基督徒聚會和守望台出版物都跟從耶穌的榜樣,運用有意義的重複去申明重要的教訓。因此我們應當感激耶和華在這件事上對我們所表現的仁愛關注,千萬不要對他的供應感到厭倦,像以色列人對嗎哪感到厭倦一樣。的確,只要我們孜孜不倦地把耶和華經常給我們的提醒應用出來,就必定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上見到良好的結果。(彼得後書3:1)這種感恩的態度無疑表明,我們的內心和頭腦都“明白”上帝的話語。(馬太福音13:15,19,23)詩篇執筆者大衛在這方面為我們立下優良的榜樣。雖然在他的日子,靈糧的供應不像我們今天那麽豐富,他卻把耶和華的話語形容為“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篇19:10。
賜人永生的“嗎哪”
耶穌對猶太人説:“我就是生命的餅。你們的父祖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我是從天而降的活餅;誰吃了這個餅,就會活到永遠;……我將要賜的餅就是我的肉,是為了世界的生命而賜的。”(約翰福音6:48-51)實際的餅或嗎哪都不能給人永生。可是那些對耶穌的贖價祭物懷具信心的人,最終卻會獲得永生的獎賞。——馬太福音20:28。
從耶穌的贖價得益的人,大部分都會在地上的樂園享永生。當“大患難”來到,把地上的一切罪惡鏟除時,這些人當中會有一“大群人”得以渡過災劫。這批人由古代跟以色列人一同離開埃及的“許多外族人”所預表。(啟示錄7:9,10,14;出埃及記12:38,《現譯》)那些由以色列人所預表的人,甚至會享有更大的獎賞。使徒保羅指出,這批數目共14萬4000的人構成了上帝屬靈的以色列。他們的獎賞是死後復活到天上去。(加拉太書6:16;希伯來書3:1;啟示錄14:1)在天上,耶穌會把一種特别的嗎哪賜給他們。
2. 耶和華為甚麽向巴蘭發怒?(民22:20‐22)[9月8日, 《守》04/8/1刊27頁3段]
答:耶和華已告訴先知巴蘭不可咒詛以色列人。(民數記22:12)可是先知還是跟巴勒的人去了,存心要咒詛以色列人。巴蘭想取悦摩押王,好得到報酬。(彼得後書2:15,16;猶大書11)雖然他後來被迫祝福而不是咒詛以色列人,卻仍然力圖討摩押王的歡心,建議利用崇拜巴力的婦女去引誘以色列男子。(民數記31:15,16)因此,上帝向巴蘭發怒,是因為他不擇手段,一心要滿足自己的貪慾。
3. 根據民數記25:11, 非尼哈表現甚麽態度?我們可以怎樣效法他? [9月8日, 《守》04/8/1刊27頁5段]
答:非尼哈熱心維護對耶和華的崇拜,為我們樹立了多麽優良的榜樣!我們也該盡力保持會衆的潔淨,要是知道會衆裏有人犯了嚴重的罪,就該告訴基督徒長老。
4. 為甚麽説, 摩西在謙卑方面為我們樹立了優良的榜樣?(民27:5,15‐18) [9月15日,《守》13/2/1刊5頁]
答:摩西怎樣顯出謙卑的精神?一般人在獲得若干權力後,很快就會顯露出他是不是個謙卑的人。正如19世紀的作家羅伯特·英格索爾説:“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的真正為人,只要給他權力就行了。”摩西雖然得到權力,卻沒有被權力沖昏頭腦,甚至在謙卑方面樹立了優良的榜樣。讓我們來看看一些例子。
耶和華授予摩西很大的權力,讓他做以色列人的領袖,但他並沒有因此驕傲起來。我們留意他怎樣處理一個跟繼承權有關的問題,就能看出他多麽謙遜。(民數記27:1-11)這個問題事關重大,因為事情的結果會影響到後世的以色列人。
摩西怎樣處理這個問題呢?他有沒有認為自己既然是以色列人的領袖,就有資格作出裁決呢?他會倚仗自己的天賦才幹、人生經驗,或恃着自己熟悉耶和華的想法便自行作出決定嗎?
一個驕傲的人也許會這樣做,但摩西沒有。聖經説:“摩西把[這件]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民數記27:5)摩西雖然已經領導以色列人40年了,但他倚賴的仍是耶和華而不是自己。由此可見,摩西的確十分謙卑。
此外,摩西也沒想要獨攬大權。他知道耶和華委任了别的以色列人跟他一起做先知,就很高興。(民數記11:24-29)有一次,他的岳父建議他把權力下放,讓别人分擔他的工作,摩西謙卑地按照他的建議去做。(出埃及記18:13-24)摩西在去世之前,身體還很壯健。雖然如此,他仍請求耶和華任命一個人去接替他做以色列人的領袖。耶和華揀選了約書亞,摩西就全力支持這個比他年輕很多的人,並吩咐人民要接受約書亞的領導,跟隨他進入應許之地。(民數記27:15-18;申命記31:3-6;34:7)摩西固然很珍視帶領以色列人崇拜上帝的殊榮,但他並沒有把權力看得比别人的福利更重要。
我們學到甚麽?我們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權力、地位或天賦才幹而變得驕傲。須知道,要做好耶和華交託的工作,謙卑比才幹更重要。(撒母耳記上15:17)我們如果是個真正謙卑的人,就會努力聽從聖經的這個勸告:“你要全心信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箴言3:5,6)
摩西的榜樣也讓我們學到,不要把自己的地位或權力看得太重要。
我們效法摩西表現謙卑,會令自己得益嗎?當然會!我們要是培養真正的謙卑,身邊的人就會感到更自在,他們也會更喜歡我們。最重要的是,耶和華上帝會喜愛我們,因為他是一位謙卑的上帝。(詩篇18:35)聖經説:“上帝與高傲的人為敵,卻賜分外恩典給謙卑的人。”(彼得前書5:5)我們確實大有理由要效法摩西的謙卑榜樣!
5. 我們從約書亞和迦勒身上看出甚麽有力的證據, 證明不完美的人即使受到反對, 也能行走上帝的道路?(民32:12) [9月22日,《守》93/11/15刊14頁13段]
答:勇敢的約書亞和迦勒提出證據,證明我們也能够行上帝的道。他們‘專心跟從耶和華’。(民數記32:12)以色列人派出12個探子去偵察應許之地,約書亞和迦勒是其中兩個。由於害怕當地的居民,十個探子企圖打消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念頭。可是,約書亞和迦勒卻勇敢地説:“耶和華若喜悦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數記14:8,9)由於缺乏信心和勇氣,當時那一代以色列人未能進入應許之地。可是約書亞和迦勒卻得以和新一代的以色列人進入其中。
6. 西羅非哈的女兒是服從上帝的好榜樣。 獨身的基督徒如果想結婚, 可以從她們身上學到甚麽?(民36:10‐12) [9月29日, 《守》08/2/15刊4‐5頁10段]
答:西羅非哈的女兒深信,服從上帝必帶來好結果。聖經説:“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西羅非哈的女兒就怎樣做。西羅非哈的女兒瑪何拉、得撒、荷拉、密迦、娜亞都嫁給了堂兄弟。她們嫁給約瑟的子孫瑪拿西家族的人,她們承受的産業就保留在自己的部族裏。”(民數記36:10-12)這幾個女子服從耶和華,切實按照他的吩咐去做。(約書亞記17:3,4)今天,靈性成熟的獨身基督徒像她們一樣有信心,服從上帝,只“跟主裏的人結婚”。(哥林多前書7:39)
7. 以色列人大發怨言, 説許多消極的話, 結果怎樣? 我們學到甚麽教訓?(申1:26‐28,34,35) [10月6日, 《守》13/8/15刊11頁7段]
答:受别人的消極言論影響(請讀申命記1:26-28)耶和華曾施行奇迹,降下十場災殃打擊埃及,後來還在紅海消滅法老和他的軍隊。(出埃及記12:29-32,51;14:29-31;詩篇136:15)以色列人終於得救,擺脱了埃及的奴役和壓迫,馬上就要進應許之地了。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以色列人竟然開始埋怨耶和華!甚麽事使他們失去信心呢?去窺探應許之地的人當中,有些帶回消極的報告,使全會衆都害怕起來。(民數記14:1-4)結果怎樣?整整一代人不能進那片“美地”。(申命記1:34,35)有時,我們也會讓别人的消極言論削弱我們的信心,以致埋怨耶和華嗎?
8. 以色列人想蒙耶和華賜福, 在應許之地繁榮昌盛, 就必須負起哪兩方面的責任?(申4:9) [10月13日, 《守》06/6/1刊29頁15段]
答:即將進入應許之地時,摩西聚集全以色列,對他們説:“你務要謹慎,格外留意自己,不要忘記你親眼看過的事,要一生一世謹記在心,也要傳給你的子子孫孫。”(申命記4:9)以色列人要想蒙耶和華賜福,在將要承受的土地上繁榮昌盛,就必須負起兩方面的責任:
他們不但要 1. 謹記耶和華在他們眼前施行過的奇事,也2. 要教導子孫知道這些事。我們是上帝的現代子民。如果我們希望“選擇生命”好活下去,也必須這樣做。我們親眼看過耶和華施行的甚麽奇事呢?
9. 在曠野期間, 為甚麽以色列人的衣服沒有穿破, 腳也沒有走腫?(申8:3,4) [10月20日, 《守》04/9/15刊26頁1段]
答:這是上帝所施行的奇迹,正如他定時降下嗎哪也是個奇迹。以色列人一直都在穿他們開始流浪時已經有的衣服和鞋子。隨着大人死去,小孩長成,這些衣履可能就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以色列人分别在流浪開始和結束時進行了人口調查,得出的數字顯示人口沒有增加,因此他們應該有足够的衣服和鞋子可供穿着。(民數記2:32;26:51)
10. 摩西勸勉以色列人要忠於耶和華, 我們可以怎樣聽從這個勸勉呢?(申13:4,6‐9) [10月27日, 《守》02/10/15刊16頁14段]
答:以色列人即將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摩西忠告他們:“你們要跟隨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敬畏他,謹守他的誡命,聽從他的話,事奉他,忠於他。”(申命記13:4)以色列人要跟隨耶和華,敬畏他,服從他,忠於他。據一位聖經學者解釋,譯做“忠於”的希伯來語“標明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 詩篇執筆者説:“耶和華只同敬畏他的人親密”。(詩篇25:14)如果我們看耶和華看得真實,深深地愛他,就會害怕做任何令他不悦的事。這樣,我們跟耶和華就會很親近。這種關係多麽寶貴!(詩篇19:9-14)